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
全力以赴拼经济  聚精会神抓发展
第10版:专版 2023-03-10

全力以赴拼经济 聚精会神抓发展

南通市:坚定不移狠抓招商引资、营商环境和作风建设

南通市召开持续推进“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”、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动员大会 沈赓摄

南通打造企业开办一站式专区,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到98.2%,“半天办企业”成为常态

南通全市130个公安派出所完成综合服务窗口建设,同时推进“一件事”审批服务改革,原来要跑好多部门、走好多流程才能办成的事项,如今在公安窗口一次办,实现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。图为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观音山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一角

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、保驾护航,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建设创造了“南通速度” 许丛军 摄

南通市税务局成立“税务服务小分队”,开展“访企业、送政策、优服务、解难题”活动,宣传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

南通市税务局税务干部走访调研企业,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急难愁盼

去年以来,南通市深入开展“招商引资突破年”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“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”活动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,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,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多担当,营造出“招商为先、项目为王、比学赶超”的浓厚氛围。全市上下以先进典型为榜样,振奋精神、鼓足干劲、坚定信心,进一步激发“争先、争位、争一流”的昂扬斗志,强化“敢为、敢闯、敢干、敢首创”的担当作为,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,全力推动项目招引再突破、营商环境再优化、作风效能再提升。抓项目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、服务项目建设的水平持续提升,重大项目建设捷报相传,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。

招商引资是发展的重要主题

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,素有重商亲商的传统,也是全国率先开展“放管服”改革试点的城市之一,“行政审批一枚印章管到底”“一个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”获国务院督查激励。营商环境提升带动投资创业热潮,近三年南通市场主体日均新增近400户。龙头项目是牵引,牵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不断向南通聚集,为南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高地增添助力,为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带来“源头活水”。

南通持续探索精准有效推进科创项目招引,通过科创项目招引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,同时,为科创项目培育持续营造“如鱼得水、如鸟得林”的良好生态。去年前三季度,南通市新开工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6个,其中医药制造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项目46个;新转化达产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6个,平均应税销售、亩均税收均比去年提高40%以上。全市共招引科创项目570个,涉及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中小型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等企业。

2022年,南通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量质并举,新签约并注册5亿元及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9个,上报实际利用外资8.7亿美元,总量均创历史新高;4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南通市外资招引十大项目。项目建设速效同增,新开工超亿元产业项目24个,竣工项目33个,6个项目入选2022年南通市新开工十大项目和竣工投产十大项目。科技创新加快赋能,新招引科创项目74个,科创考核位列南通市第三。培大扶强成效显著,新增应税销售超百亿企业1家,税收超亿元工业企业达14家。

2022年一季度,江苏南通高新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17个总投资超100亿元的产业项目“虎”力全开,拉开高新区“招商引资突破年”的序幕。据了解,南通将2022年确定为“招商引资突破年”,在招商引资中,提供无事不扰、有求必应的“店小二”服务。无论是政府要做“店小二”,提供“保姆式服务”,还是提出“办事不求人”,让企业家“站C位”,各地竭尽全力从不同角度比拼营商环境、吸引市场主体。还有地方公开了市委、市政府领导干部的个人手机号,有问题可以直接电话反映。

2023年,南通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工作任务目标为:力争新签约注册总投资超5亿元内资项目77个,其中10-50亿元项目33个,50-100亿元项目5个,超100亿元项目5个;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3个,其中超1亿美元项目6个;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。作为营商环境“全面提质年”,今年开发区将全面提升利企便民服务质量和效率,在营商建设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实现突破,并形成一批具有开发区特色的营商举措制度化成果,让“万事好通·能达无忧办”营商服务品牌影响力全面叫响。

打造营商环境“生命线”工程

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,南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,全面贯彻落实中央、江苏省决策部署,扎实开展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活动,系统推进政务环境、市场环境、法治环境、社会环境建设,全力打造“万事好通”营商服务品牌,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厚植沃土,为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提供坚实保障。
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,为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坚持以严格执法为关键、以公正司法为保障、以全民守法为基础,全面推进法治南通建设,不断强化规则意识、契约精神,营造“办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,解决问题靠法治不靠关系”的良好风尚,构建安全、公平、透明、稳定、可预期的法治环境,让各类市场主体安心经营、放心投资、专心发展,努力提升执法水平。

南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,建立健全首违不罚、免罚轻罚、责令停业停产报备、重点优质企业立案审批、上市企业“白名单”等制度,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,规范市场秩序。推进公平竞争审查重点领域全覆盖、审查标准清单化,创新大数据监测+专业复审评估模式,设立公平竞争企业监测哨点,保障所有市场主体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。积极回应建筑、船舶海工、高端纺织等重点产业司法需求,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司法支持力度,主动帮助防范化解风险,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得到最周全呵护。

南通的营商环境在持续创新中更趋优化。制订《打造“营商环境最高地”三年行动计划》,目标引领更加明确。推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、经济部门处长驻点、街道首席服务员等服务企业三项制度,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,助企纾困更加精准。深入推进信用承诺制等改革,13个项目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,审批效能不断提升。持续提升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一站式功能,“免申即享”已累计拨付资金超7000万元,覆盖企业超600家,惠企政策实现精准直达;市政府出台100号文件大力支持开发区建设通城活力新中心,城市活力有效激发。

项目、企业既要引得来,也要留得住,还要发展好,才能形成良性循环。打造产业加速集聚的洼地、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,不但要用优良生态吸引各类项目、企业等落地落户,还要以优质服务支持其成长壮大。去年以来,南通市行政审批局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“前延”服务,建队伍、建机制、建平台,为实现工业项目“拿地即开工”打下坚实基础。目前,南通市已有49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,这一数字在江苏省设区市中名列前茅。

毕竟营商环境是城市的“软实力”,是发展经济的“先手棋”,更是招商引资的“强磁场”。“拿地即开工”是南通超前服务、高效审批的结果,也是其积极打造“近悦远来”营商环境的最好体现。一流的营商环境,促使南通滋养更多的市场主体。目前,南通市场主体突破110万家,企业数超过30万家。全市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4家,有6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全市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,工业应税销售收入、服务应税销售收入均超过万亿元。

作风建设是干事创业坚强保障
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坚持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、五湖四海、任人唯贤,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,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。为政之要,莫先乎人;成事之要,关键在人。南通市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平常时候看得出来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、危难关头豁得出来”的谆谆嘱托,落实“四敢”要求,自觉把党中央、省委、市委和区党工委部署的事、交办的事,作为最应该干、必须干好的事,做到谋事讲政治、干事有激情、做事高标准、处事能坚韧、遇事有担当、成事守规矩。

南通市针对当前干部队伍中表现最突出、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,聚焦真抓实干、项目审批、政策惠企、文明执法等10个方面,通过自查自纠、明察暗访、督促整改,推动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以好作风开新局、好形象聚民心,汇聚打造江苏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奋进合力。一场作风问题“大扫除”在全市展开,南通市纪委牵头成立5个工作小组,围绕“十聚焦十查摆”采取不发通知、不打招呼、随机抽查、随时复查的方式开展明察暗访,全面查找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典型作风问题。

一年来,南通市各级干部紧扣中心工作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用效率说话、凭实绩交卷,在战疫情、渡难关、破困局中彰显了顽强斗志和坚韧作风。最近,南通各机关单位部门争相推出创新举措,优化营商环境,助力经济建设主战场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接入长三角电子证照系统,“一码十办”打造社保服务“综合体”,首创“直开式”投标电子保函新模式,27个公安审批事项进“一张图”,出台排污许可证“一证式”监管工作方案。

密集出台便民惠企创新举措,提升机关效能,优化营商环境。2022年被南通市委确定为“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”,2022年年初,南通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开展2021年度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社会评价活动,企业和市民代表等服务对象满意率在97%左右。南通市随即向“剩下的3%”宣战!

把人民群众百分百满意作为奋斗目标,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。南通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,将持续深化“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”活动,以干部作风大转变,推动机关效能再优化,营商环境大提升。

放大

缩小

上一版

下一版

下载

读报纸首页